到大陸工作以後的歷史觀

我是在1985年考上大學的, 那個年代的台灣, 不論是歷史或是地理, 都是依循國民黨失去大陸政權前的觀點在做描述。當年受到高中歷史老師的影響(程心敬, 錢寶午), 因此對歷史, 地理都很有興趣, 所以自認也學得不錯。到中國工作以後, 先不談國民黨和共產黨對一些歷史事件觀點的歧異, 光是站在這片土地上, 思索自己以前學過的其他東西, 其實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那是站在台灣島上所無法體會的, 可以勉強用 "臨場感"形容。

簡單舉個例子吧, 北京到天津有多遠? 當年英法聯軍從大沽口砲台打到北京, 皇帝匆忙出逃, 這一段路究竟多長? 京杭大運河如何進行貨物的運輸? 對沿岸的城市發生了哪些影響? 國共內戰的淮海戰役, 其範圍有多大? 清兵入關, 搞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而嘉定現在只是上海的一個區, 以前上海做為松江府統轄的一個小漁村, 現在也倒轉來, 松江成了上海的一個區。因此如果不站在中國土地上, 其實都很難具體去想像。除非實地到那裡去看看, 否則很多想像都會有偏差。當年太史公著史記, 也是到各個史實發生的地點去看去了解, 所以才能記錄得活龍活現, 而我多年前在台灣學的歷史和地理,  也在親自到大陸當地之後, 才變得鮮活起來。

中國大陸近年來各地都在尋找自己城市的歷史特色, 因此我去曲阜市旁的泗水縣, 當地的官員就會帶我去看一條小河, 河邊立了一塊碑, 上面寫著"子在川上處", 雖然明知那只是穿鑿附會, 但你立即會進入孔子那句"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的情境。曾經有個笑話, 中國大陸歷經這幾十年的破壞和建設, 除了地名還是真的, 其他基本上你能看到的其實都是假的, 這句話確實沒錯, 幾乎所有的古蹟都是重建的, 要不就是整建修繕過, 但是即便是這樣, 到了那個地名所在之處, 僅僅是那個地名, 就足以讓你的心靈悸動起來。

 

例如上圖的大沽口砲台, 其實只是幾個土堆, 放著幾尊爛炮管, 而它面對的海河出口, 早就成了天津貨運港, 往來的全是貨櫃船, 以及一座座的卸貨櫃吊臂,  附近由於填海造陸, 地貌也完全改變了, 但是你只要站在那裡, 你的歷史課文就會和實地結合在一起, 然後思古之情就會出現。

"子在川上處"碑, 攝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 我是絕對不相信二千多年前的孔子站在這裡也能被考證出來啦, 現在站上去也看不見泗水, 因為泗水改過很多次道, 但是當地人言之鑿鑿, 也就當成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想像一下當年孔子的感慨。過去我也時常出國到各地, 但是還是中國比較能和學過的歷史與地理結合起來。最近更讀了一些非傳統史觀的論述, 結合自己的經驗, 更有不同的體會, 是前半輩子生長在台灣的我所無法理解的, 簡單形容, 就是大陸型的歷史觀和地理觀, 以後有機會再慢慢寫出來吧。

分類: 中國經驗談, 點滴流水帳。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到大陸工作以後的歷史觀〉中有 1 則留言

  1. 一吨伢妈表示:

    曾经看过一个评论,说中国大陆目前处在第二次疯狂破坏时期。文革十年大张旗鼓破四旧,目的是一种疯狂的理想;现在借着保护的名义搞破坏,目的只有利益两字。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