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顆新的2G隨身碟

有一點點感慨。因為才花了790元就入手。

二年前花2000元買的那顆256MB隨身碟雖然還在使用中,不過外殼有點鬆動,想想其實也可以換了,趁著有空就跑了一趟光華,發現現在商店主推的已從1G容量提昇到2G。

我需要的隨身碟單純只是拿來存資料,如果要聽MP3,我就會另外買(我不太喜歡功能太複雜)所以我的MP3也很少拿來存資料,只存音樂,非不得已不拿來當資料碟使用。而單就這種USB隨身碟,或是記憶卡,甚至MP3播放器等,價格一直在掉,記憶容量一直在往上加,其實已經變成一種必然,但是有時想想,一個人需要隨身攜帶的資訊,是否真的有如此高的必要?但是一支才幾百元的隨身碟,容量大小其實已經和外觀一樣,變成是一種形象問題,和實用性已經有點距離了。

今年初我為我的手機加了一片512MB的RS-MMC卡,也是花750元左右,事實上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使用過超過20MB,換言之如果只是論夠不夠用,原來那片32MB也夠了。二年前的256MB隨身碟,只要資料更換勤快些,也還沒有不夠用的問題。會想換主要是因為外殼鬆了。

像我這種從蘋果時代就開始過資訊生活的人來說,對記憶體價格的快速貶值實在沒有抵抗力。蘋果電腦內建才64KB記憶體,後來花了一萬多買的TEAC半高型軟碟機,單面單密度才180K,為了擠出一點空間,還得剪洞翻面當兩片軟碟用。

進入PC時代,第一次看到的是5MB的HD,是大學一年級在計算機中心才看到的,中心還會定期清空資料,然後是學長接了交通局的計劃,裝的一部10MB的HD。到了大四,才看到實驗室買了一部Seagate-ST225的20MB HD,我自己也才開始有能力買HD,買的是FUJI的30MB HD,花了我一萬多元。十七年後的今年,HD容量已經衝到400G,一般人買的是200~300G的容量,足足增加1000倍。但價格卻只有四分之一的三四千元。而隨身儲存裝置也從360K的2DD,1.44MB的HD軟碟,這十幾年來也升到了GB級的USB隨身碟,也一樣是1000倍以上的提昇。

親自見證這段過程,實在不禁會想,資訊容量的提昇,究竟給人類生活帶來多少改變? 而未來我們又會發展成怎樣的情況? 如果以這種速度,大約10年後,我們的家用電腦HD應該會提昇到數百TB級,隨身碟則會提昇到1~2TB,那時的資訊生活與應用,想像起來也挺可怕的。

分類: 人生平行線, 資訊生活誌, 點滴流水帳。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買了一顆新的2G隨身碟〉中有 2 則留言

  1. 維克拉倫表示:

    嗯, 深有同感。四年前買的一個 256MB 記憶卡, 費了四千多元, 現在仍在快速備份重要資料時用。雖然已是過時產品, 但至今仍有其用處, 也不枉當年花那個錢了。
    敝人的第一台硬碟, 約是在十六年前買的, 一台 Seagate 40MB, 花了七千多元, 厚度將近現在硬碟的兩倍。一拿來就裝上 Windows 3.0 + 資策會的中文系統, 有人說這個每天總要 crash、並回到 DOS 提示號的爛 GUI 系統, 將是軟體世界的「未來」, 即使 IBM 因此對微軟很不爽。為了從 40MB 裏多壓榨出空間, 後來還買了一張啟亨的硬碟壓縮卡, 可多放約 20MB 的資料, 也算是物盡其用。
    過了這麼多年, 其實若不需要影像圖形方面的應用, 由自己所建立的文書檔案大小, 其成長速率是比不上主流硬碟容量的成長的;套裝軟體、尤其是 Windows 才成長得更快。TB 級的儲存設備, 再加上將更快速的頻寬, 看來線上影音娛樂才是「未來」吧。

  2. 一吨伢妈表示:

    人家送我一个USB,32M的,我去数码城一看,哇,368元——那是八年前。
    现在呢,谁还有32M的,我服了谁!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