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畢業求職旺季

最近又到了畢業季,又要開始每年一度的求才面談。

幾年前我就很關心教育體系規模不斷擴大的問題, 再加上少子化的問題, 現在大學招生錄取率己經達到80%以上, 五科考不到100分也有學校可以唸, 雖然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持悲觀的看法,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不應該反對教育的繼續普及化. 也因此我才看到了幾個大學時代就認識的同輩, 如駱明慶, 劉孟奇等的文章, 他們似乎是持這個立場較力的經濟學者。

我無意和觀點角度不同的人做針鋒相對的對話, 我只想以我自身的經驗, 來對現況做個描述, 身為一個中型上市企業的部門主管, 每年到了畢業求職的旺季, 就不可避免的收到人資單位送來如雪片般的履歷表, 以及必須從中選出求職者來面談的例行工作, 每年我其實都很感慨, 手中的每一張履歷表都代表著一個充滿熱情和希望的年輕人, 而自己究竟要如何才能以最慎重的方法, 為公司選才掄才? 而每一次我都非常的沮喪, 因為社會的淘汰法則, 竟是如此地牢不可破。

說來好笑,其實還是回歸到最基本的經濟供需法則,供給和需求最後仍會達到一個均衡,而這個均衡點,和學歷的供應是無關的。簡單說,如果一個社會需要1000個人才,當教育界由供應1000個大學畢業生變成2000個大學畢業生時,社會最後並不會變成需要2000個大學畢業生,至少不會馬上就改變,而是錄用排名較優的1000個,後面的1000個仍然要被淘汰,所以誠如駱教授所說,那被淘汰的那1000個大學畢業生,也有受較好的教育的權利,但是他被淘汰的事實其實並不會改變。

而當這些大學畢業生面臨實質被淘汰時,自然就會有人要質疑起唸大學有何用? 或是是否不該唸大學? 而大學訓練的人才最後如果降格以求去做不需大學學歷的工作,算不算是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 而這個人如果因此而死守在大學生的工作上一再被拒於門外而長期待業,更變成是社會人力資源的另一種浪費。

沒錯, 大學的普及化, 造成了人才向上流動與求進步的機會. 超過80%的錄取率, 讓大學學歷不再是一種門檻或資格標準, 只要有錢有心的人, 都有大學可以唸, 但是社會中的工作職位仍然還是一種有限的資源, 當你收到五十張履歷表, 而你只有二天的面談時間, 只能約見其中八個應徵者, 而且最後只能雇一個人時, 我得如何選擇? 如果有沒有唸過大學不能當作標準, 很自然的, 那就只能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唸過研究所, 或是唸的是哪個學校的研究所, 以及在履歷表中值得說服我自己, 這個人值的一約的經歷, 重點是, 我得很快的在第一回合靠履歷表, 就放棄其他四十二個人. 這是一場無聲而殘忍的淘汰戰。

很快的, 我就又發現到, 一個能通過書面篩選被通知面試, 在台大唸了二年研究所畢業的碩士, 居然無法通過我們公司最基本的面談, 他雖然能夠說明自己做的研究, 但無法清楚說明指導教授為何指定他研究這個題目, 在應對能力和思維邏輯上, 都無法讓我認同這是一個聰明靈活有自我看法的年輕人. 再仔細看了他的履歷表, 發現他大學是某所技專院校畢業, 高中則是某所私立職校畢業, 回頭問了他的指導教授, 也說他算是勤懇認真努力做實驗, 但資質評價其實並不是頂高, 但是他卻非常堅持自己是頂尖大學承認的碩士, 一定能夠做好技術開發的創意工作, 所以不願接受我的建議, 改應徵公司現場的製造幹部職缺, 他說他如果想做這個, 他就不用考研究所了, 我要說的是, 大學和研究所的普及固然讓有心向上的年輕人有更多求上進的機會, 但也讓很多人無法看清自己真正的能力, 非常可惜。

這種情況發生並不是特例, 也有留學回國連英文都講不流暢的, 也有回答問題的邏輯發生錯誤而不自知的,最後逼得我連研究所學歷都不看了, 我還是回頭看大學部, 甚至高中的學歷, 發現還是大學的學歷最準, 因為夠聰明的小孩子, 在現在這個時代, 一定可以考上國立大學, 然後如果夠努力, 也就能進入一所更好學校的研究所, 如果他高中唸得就不錯, 這樣的應徵者叫過來面談大概都可以通過基本專業能力考核, 我只需要看看這個人的個性特質是否符合, 就可以很快決定是否可以進用。

我必須要說,雖然這樣做可能會造成遺珠之憾,我也時常自問,難道私立大學和私立技專院校就沒有好人才嗎?高中大學唸到不好的學校,用唸名校研究所不能扳回來嗎?當然不是,這只是機率問題,我的假設是,所有年輕人都是認真面對他的大學入學考試,這裡己經決定了基本資質的高下,研究所考試則決定他對於自我生涯的決心,我在這裡完全不涉及駱教授所說的,開放大學和研究所可能可以有機會提高人才的整體質素,我相信這些人才最後一定也會到達社會各角落形成新的均衡,但從一個企業用人取才和這個應徵者的自我認定這樣的個別微觀角度來說,傳統的文憑主義不但沒有因為大學普及化而消失,反而被操作得更為變本加厲。

換個角度來說,當然不是苛責這些現在在學校教書的朋友,我相信他們一定還是非常勤於治學與教導學生,但是當被教育的人數持續擴大,我蠻希望個別學生受教育的品質至少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不要被稀釋,至少那較優秀的1000個人也不要被後面的1000人給拖累,否則這2000個人才到了社會中,面臨真刀真槍的淘汰戰時,其實真的是挺可憐的。

分類: 教科文話題, 職場求生錄。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又到了畢業求職旺季〉中有 13 則留言

  1. Peter表示:

    如果按照版主的想法
    大學門不應該敞開到人人可唸書的地步
    那愛因斯坦要讀大學不就很困難?
    你說這是機率問題
    難道爲了機率上比較高的可能性
    就可以犧牲少數人讀大學的可能
    即使可能犧牲愛因斯坦也在所不惜?

  2. jacklo表示:

    我對大學之門是否要大開其實沒有非常正負面的意見。
    我要說的其實是,
    過去大學採取菁英化的作法,因此成為一個社會選才的標準。
    造成文憑主義,及許多人想要運用來翻身的管道,
    但如果廣開大學之門,那社會選才就比較不會參考它。
    甚至是改採取更為階級化的做法,只採用名校的畢業生。
    在一個需求有限的社會中,一定會有參數來決定均衡點。
    而對於您的反論,我也有不同看法,
    因為您似乎把廣設大學和學費政策兩個議題混為一談了。
    一個人唸不唸得了大學,有以下幾個參數。
    1. 他想唸。(意願)
    2. 他能唸。(智慧)
    3. 他唸得起。(經濟能力)
    這三個參數必須分開來看,然後交互討論。
    現在的問題其實是,
    1. 智慧不夠的人想唸大學, 要不要開放名額讓他唸?
    2. 有錢但不想唸大學的人, 要不要開放名額或降低學費讓他唸?
    3. 唸不起大學但聰明的人, 要不要降低學費讓他唸?
    還有其他幾種組合討論,我就不一一列出。
    您可以看出,其實問題並不能那樣簡單化。
    有時候教育資源的稀釋,也會導致高學費的發生。
    教育資源集中化的不平等,是駱教授等人反對的,
    但是把教育資源浪費在智慧不夠或不想唸的人身上,
    其實也有可能會反向排擠了聰明而有心向學的人的機會。
    這一點其實見仁見智,總沒個定論,也是我不想陷入這類辯論的理由。
    我只希望看文的朋友了解,除非社會上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能與大學招生名額同時成長,否則只是導致供需參數的改變,不會造成均衡點的改變。如此而已。

  3. Brave表示:

    這就是現實,有多少人懷才不遇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沒有那個能力。
    如果愛因斯坦不能讀大學,以他的聰明才智還是會有另外一條出路。但如果你不是愛因斯坦,就算讀了大學也不見的會有出路。
    甚至就算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一路優秀,進了職場也不見的順利,如果找不到自己比別人優異的優點,隨時還是會被炒魷魚。
    這跟大學門應不應該敞開到人人可唸書的地步沒什麼關係。
    人的社會本來就是人人人互相踩來踩去…不想面對現實而去惋惜那些被淘汰的人,或是懷恨自己的懷才不遇…不如找出自己該有的定位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一天到晚想當大老闆多不實際…也許最適合自己是在路邊炸鹹酥雞…
    這應該是Jack想表達的意思…吧?

  4. smallv表示:

    版大這樣的想法就是會刷去我這種人
    高中唸的是夜間部、大學念的是私立爛大學、研究所念的是公立名校
    然而在職場上我可是沒有輸給誰過
    由其同事都是ㄧ路上從高中、大學、研究所念的都是些名校
    但抗壓性卻不如我
    所以版大這樣篩選人的方法或許是您的想法
    但真的有失公平呢
    不過,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5. jacklo表示:

    給smallv: 確實如我所說,以這種分法,就難免會有遺珠之憾,我也很想能夠很仔細的從中間找到像您這樣的人才,不過我想您應該也會發現,條件和您相同的人,有您那樣優秀條件的比例確實少很多,所幸,如果您在職場上有了優秀的表現和成績,基本上就可以不用再拿學歷出來比了,在我們公司,學歷只有在篩選新鮮人時有用,有工作經驗的,就會優先看工作經驗,只不過我也會想,這一樣還是不太公平的, 因為如果沒有人給第一個工作機會,又如何能以工作表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呢? 所以還是無解…
    另外,在以前學歷沒那麼浮濫的時候,力爭上游的人反而比較容易被看見,而且比起現在更能得到認同,但是現在的情況,縱使有心,還是無力啊~不過我會儘量試著再多給這樣的年輕人一些機會的..也謝謝你的回應~

  6. smallv表示:

    Dear 版大
    感謝您的回覆
    我剛開始在唸書的時候其實非常不順遂
    再加上沒有碰到一些好老師的啟蒙
    做任何事情都只有靠自己的份
    所以一開始其實書唸的不是很順利
    只因為我對自己其實是有願景的
    不停的追著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前進
    慢慢的力爭上游
    也希望版大給我這種人一個機會
    因為我相信像我這樣的人還是很多的
    我在找第一份工作時其實找了3個月之久
    因為許多人的想法都如同版大您這樣
    所以一直都找不到人給我機會
    直到有一次有個老闆被我的真誠感動才好不容易給了我份工作
    後來我雖換了工作,往更高的地方爬上去
    但是我永遠都忘不了這個給我第一份工作的老闆
    從此我每年的過年過節都一定會跟這位老闆聯絡
    感謝他當時對我的知遇之恩

  7. 小風表示:

    我就沒念過高中,因我念五專啦!想再繼續往最近的文章看下去,看看板大是不是面試我的那兩位主管之一,真有趣!佳格的面試果然很嚴格,向來都是我選公司,不是公司來選我的!沒想到就這次破例了!

  8. 小風表示:

    板主是否有印象96年初或95年底,面試一位來自南部有工作經驗者(台大食科所畢).你是否是那兩位主管之一(應徵研發,還說這缺不急著找人來補,面試約1-2小時吧),是微壯那位,還是中等身材那位,我記得他們也是台大農化好像有一位是食科所,所以板主是那位農化(微壯)?想知道我沒上的原因吶,是你破了我的記錄,想知道原因!以利補強缺點.

  9. jacklo表示:

    大概有一點點印象,那時有約了大概六七位來面談,不過你可以告慰的是,那一批我們最後全部都沒有錄取.因為那一年到最後核定階段時,老闆認為研發可以不用再擴大,所以把每年固定的一兩個增編缺額給取消了,記得其中有幾位我們的印象還不錯.事實上如果早個一年,可能就是您被錄用了.但是我確實不記得您是哪一位.抱歉.
    我後來也離開了那間公司,說起來.在這間公司的工作經驗對我的人生發展是很重要的.食品界圈子其實不大,或許未來還有機會遇到也不一定.

  10. 小風表示:

    板大,您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想知道結果,我只是想知道那時表現不好的原因,我才可以改進,以後若有機會再找新工作時可以知道哪有問題,須小心回應.謝謝!

  11. jacklo表示:

    哦,我也不是要試圖告訴你結果,而是我實在不太記得你是我面談對象中的哪一位了,南部過來的食科所畢業且有工作經驗的印象中有二三位,基本上都對自己很有信心,基本工作要求的技術能力也都ok,但是外商背景的公司會要求對行業大勢要有一個觀點,其中有一位男生談得很好,另外二位就比較不是很能表達,如果你是那位男士,那就是全部都合格但最終沒能錄取的那位,若不是則就需要能多談談身處在行業中對行業的客觀看法.大致就是這樣..

  12. jacklo表示:

    我再看了一下原文,我猜你可能會想,原文中所提到的是誰? 那一位應徵者,是我在2002-2003年遇到的. 而且他是應屆畢業並沒有工作經驗. 如果他看到本板, 可能就會知道, 面試者要求的是他能把自己的東西說清楚, 應屆畢業該說清楚對自己研究的整體認識, 有工作經驗的就該說清楚自己對身處行業的看法.到大陸工作後,面對大陸求職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有空我再寫一下吧.

  13. 小風表示:

    我會再試圖努力回憶那時面談的內容,我目前只有回憶到那時等板大來面試等好久,面試也好久,很多都不記得了,不過還是很感謝板大的回覆,令我知道哪些該再注意的!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