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監測與政策發展國際研討會

12/3~4在中研院生醫所舉行, 我放棄假期頂著颱風二天全程參加, 基本上是針對第二次國民營養變遷調查發表分析研究結果, 也請了美國, 澳洲和新加坡的學者來發表各國的現況.

會場上一些認識我的營養學界人士看到我, 居然問我說, 你來幹什麼? 顯然不認為一個食品業的業者有必要參加這種議題比較偏的研討會.

我僅微笑以對, 其實這對我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一般以為這是公共衛生調查與統計系統, 長年在監測國民的營養狀況,得到的結果就會成為政府制定營養政策的參考.

而營養學界人士普遍有個矛盾, 認為食物營養的來源主要是天然食品而非加工食品. 所以並不特別把加工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列為重要的營養來源, 可是在談到營養不足和缺乏時, 又希望能在加工食品中強化部分的營養素, 因為若要透過天然食品來補充, 其實是很困難的, 涉及飲食習慣, 所以能想到的只是如在食鹽中加碘, 或是增加牛乳的攝取等, 但又解決不了多數東方人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

在我這個食品工業的經理人看來, 學者們多少有觀照上的盲點, 其實在現代, 加工食品才是主導國民營養的重點, 甚至根本就是先行性指標, 營養調查則是驗收業者成績的落後指標, 並作為下一次的idea.

學者們並不能解釋, 雖然國人一向鈣質攝取不足, 但是攝取量年年都有上昇, 只能推論國人的飲食變好, 或是開始注重鈣質的攝取, 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意願和資訊能去肯定, 這幾年食品加工業者在產品中強化營養素, 確是是有顯著的成績.

簡單用白話說, 加工食品業者才是改變國人營養狀況的推手.

當然我不否定國人食用烹調天然食品比例仍高, 但那不會有多少改變, 一碗白飯的營養價值不會因為農業進步而有大幅改變, 但是業者推動在白飯中加入鈣粒和全穀粒同煮, 才是增加鈣質和纖維的原因.

兩天的研討會下來, 其實我個人的收穫很多, 就不一一列舉了, 反正成果會在十年後的下一次調查結果中展現.

分類: 職場求生錄。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