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台灣和大陸的房價實在都太高了, 也難怪有學者發出房價已經泡沫化的呼聲。房屋在交易市場中如果不是用來自住, 變成一種用來炒作的投資商品, 就難免出現這樣的問題。
我記得在我十年前剛開始工作時, 社會上對於青年人首次購買自住房屋的價格合理性評價標準是, 以目前的工資六年不吃不喝可以買到的房屋, 如果一個年輕人, 拿到碩士學位, 或大學畢業工作三年, 每月月薪可以拿到三萬五千元台幣, 準備購買人生第一棟房屋, 以3.5萬x14x6=294萬元(以年薪14個月計), 大約可以用每坪15萬買個20坪(1坪=3.3平方米)的郊區小公寓。或是以每坪30萬買一個位於市區的小套房。而當時實際的狀況, 大約可以在台北縣新店市或台中市區買到這樣的房屋。所以這樣的估計應該算是合理。
而到大陸工作後, 也聽到一個公式, 就是一個年輕人, 購買一戶70平方米的房屋(也大約是21坪), 如果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一平方米, 這個房價就算是合理, (70平方米相當於70個月的月薪, 剛好也就是5~6年), 現在北京, 上海和內陸城市的工資水平雖各不相同, 但是這個算法也算是公允, 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月工資是2000元人民幣(上海好像可以拿到3500), 那當地房屋的每平米單價就應該是2000元(或3500元)。可是以大陸現在動輒6000-10000/平方米的房價, (上海, 杭州市區更高達20000元/平方米), 基本上遠遠超過了年輕人的負擔能力5到7倍。
聽說台北市現在的房價也上升到每坪50-70萬, 好一點的地段甚至高到每坪100萬台幣, 但年輕人的薪水和十年前也差不多, 看來兩岸的年輕人都一樣可憐, 因為同樣都很難在現在這個時間點買到足以棲身的住處, 除非房市泡沫破裂, 否則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而兩岸政府若不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整個國家經濟其實是有著根本性的隱憂的。
乱世大浪淘沙,在纷乱的房价中火中取栗惊喜更大.只要不是垄断资本都是合理的,制订一个游戏规则,在规则允许范围内价再高都是自愿的.可怕的是不按牌理出牌,以政策替代法规,为所欲为.中国真正露宿街头的人很少,都想住好房子才抬高了房价,50平方以下的房子绍兴只要4000左右一平方,新房子100多平方的就要近万元一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