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太多其實就像信用卡白金卡發太多一樣, 徒然折損其價值與意義, 事實上台灣並不是第一個這樣搞的國家,如果你有和義大利這個國家交手的經驗, 你就會發現這個國家在很多地方都和台灣一樣, 包括惡搞教育制度與文憑主義這一部分, 他們走在台灣前面, 已經是一個博士滿天下的國家. 只要是中產階級的社會人士, 不論是技術工作者或是商人, 名片拿出來都是博士頭銜…
義大利和台灣的相似處, 有一個動畫描寫得很傳神, 本來它是描述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歐盟其他國的不同, 但是在我們看來, 你一定會會心一笑, 網址如後: http://pya.cc/pyaimg/pimg.php?imgid=344
回到主題, 台灣博士太多的問題, 最早始於民國80年初期吳京任教育部長時代, 之前台灣的教育走日式路線, 對研究所教育管制得很緊, 當年他主張改走美式路線, 廣設高中大學, 並開放研究所教育, 讓大學生過剩的現象, 透過研究所來吸納, 使得研究生大增, 連技職體系的工技學院都設立博碩士班.
民國82年我唸博士班一年級時, 當時的系主任宋賢一老師一時心血來潮, 首次召開全所研究生大會, 並嚴令不到者記過處份, 把所有在學研究生從研究室逼出來, 結果碩士生來了快150人, 更可怕的是, 博士生來了80多個.
而本所博士班從民國50年設立, 32年來才畢業了不到50位, 平均每年才製造不到二位.而如果這80個博士生都能在五年內畢業, 表示社會在本研究所領域, 每年必須吸納與提供16個博士級工作.
而這其實是很可怕的. 這也是導致我決定不循一般博士畢業的發展路線(教職或學術研究) 改為提早進入產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十年後的今天, 其實情況更為惡化. 不論從質和量來說, 博士的品質已經大不如前, 這已不是社會素質整體提昇論可以掩飾的.一個社會需要多少追求高深知識與研究的博士其實是固定的.最後不是這些博士必須降格以求, 與學歷較低的人競爭工作機會. 再不然就是造就一群高學歷的失業族群. 但社會上仍然缺少必要的其他就職者, 如技藝工作者或是勞力工作者.而他們即使到達一定成就, 仍然得回學校拿學位, 這是何等諷刺的一件事..
唸書只是為了工作n可能看輕了書的價值rn念台大如果只是為了有很好的工作n那也不可能給社會或台大帶來什麼進步
2004年曾經寫過一篇「博士太多」談到台灣因為大學擴大招收學生,導致整個畢業生就業與社會職位供需失衡的問題,之後在2007年初也有一篇文章談到「高學歷的定義」問題,到了大陸工作後